“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这是格尔木市广大群众的普遍感受。

  感受从何而来?从群众身边这些可喜的变化中不难发现,生活环境的向好和生活品质的逐年提升是肉眼可见的民生福祉。

  整治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被成片枸杞林包围着的富源村格外干净,沿着铺好的水泥村道一路向前,路面上除偶尔看见一两片落叶外,没有任何垃圾。道路两旁是农家小院,通过每一户气派的双扇大门,看到宽敞的院子被勤劳的主人打扫得干净整洁。

  村庄环境的整洁,源于格尔木市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近年来,格尔木市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用环境治理新答卷绘就百姓幸福新底色。

  全市多部门联合发力、一体落实,对各乡镇村社区的房前屋后、村庄道路两侧、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进行整治,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着力打造“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22798.7吨,整治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410处,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设施46处,清理村内水塘4口,清理村内沟渠516.1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积极开展城区旱厕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实现公厕布局合理、数量达标、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目前,全市已建设农村户厕6024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9%以上, 摸排完成率100%,2023年整改完成率100%。

  同时,以低成本、易维护、生态化、资源化为导向,因地制宜选择并推广适合高原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将农牧区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水域环境卫生责任,加强日常河湖巡查力度及岸线管理,对主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河流流域等生态敏感区域,采取划分水源地保护隔离区等措施,做好无害化处置;实施唐古拉山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工程、唐古拉山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程、大格勒乡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及菊花村高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等,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精神文明激活乡村活力

  大手笔的投入带来城市脱胎换骨的变化,背后是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短板、强弱项、攻难点,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着力筑牢文明风尚的“筋”与“骨”、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灵”与“魂”。

  经过不懈努力,格尔木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七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九次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桂冠,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县”,并于2021年捧得平安中国最高奖项“长安杯”,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此奖项的市县。在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由“十三五”初的第49位上升到第28位,连续四年获评省州绩效综合考评优秀等次。2022年,全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地格尔木,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智慧城管平台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市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荣誉,市信访局荣获“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国际陆港特色小镇入选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格尔木创城道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好巩卫和创城牌,乡风村风“美”起来。各乡镇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化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推动“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等文明礼仪,促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同时,积极探索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扮靓农村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让乡镇的农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更美。

  振兴乡村共创美好生活

  菜盆里泡着鲜豆角、砧板上摆着切好的鸡块、铁锅里炖着鲜美的羊肉……红柳村红柳山庄美食城里,汇聚特色美食正准备招待前来旅游的客人。

  依托“特”和“色”,擦亮旅游招牌,成为格尔木市近年来推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注重做好政策、机制、产业、项目等工作的衔接,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新华村、红柳村等6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长江源村入选全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红柳村上榜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农牧业与文化、康养、体育等融合发展,拓展农牧业功能。结合“菜篮子”工程,在仁达合作社、高科技示范园、园艺场开展绿色种植采摘,在原有农家乐、农业体验园的基础上,融入农事体验、绿色有机、文化体验等元素,以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农牧业产业绿色融合发展。推进大格勒乡杞红小镇、红柳村旅游餐饮、民宿发展,打造“农业旅游(观光、水果采摘)+特色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带动农产品销售。

  多渠道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庭院经济、路衍经济等新业态,着力构建农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全面壮大主导产业、富农产业,完善涉农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挥“以工代赈”力度提升“造血”效能,充分用好各领域“以工代赈”、乡村建设等项目,优先吸纳包括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在内的农牧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持续扩大项目带动增收效能。

  记忆中的乡村渐行渐远,格尔木人用智慧之手编织新的美丽家园。今日格尔木,“幸福和谐美丽”建设新曲正酣,乡村振兴前景光明。(者 汤红红

[责任编辑:李彩霞]